首页 > 百科知识 > 宝藏问答 >

赧颜词语解释

2025-09-14 23:12:44

问题描述:

赧颜词语解释,有没有人在啊?求不沉底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4 23:12:44

赧颜词语解释】“赧颜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描述人因羞愧、惭愧而脸红的神情。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,尤其在古代诗词和文言文中,用来表达人物内心的羞耻感或尴尬情绪。以下是对“赧颜”一词的详细解释与总结。

一、词语解释

词义:

“赧颜”指的是因感到羞愧、难为情或内疚而脸上发红的样子。其中,“赧”意为羞愧,“颜”指面容或脸色。整体表示一种因内心不安而外露的表情。

出处:

“赧颜”最早见于《左传》等古籍,后在唐宋诗词中广泛使用。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《长恨歌》中有“君王掩面救不得,回看血泪相和流”,虽未直接使用“赧颜”,但其情感与之相似。

用法:

“赧颜”多用于书面语,尤其是在描写人物心理状态时。它可以单独使用,也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,如“赧颜无地”、“赧颜汗下”等。

近义词:

羞愧、惭愧、脸红、羞涩、难堪

反义词:

从容、镇定、坦然、无愧

二、词语总结表格

项目 内容
中文名称 赧颜
拼音 nǎn yán
词义 因羞愧、惭愧而脸红的神情
出处 《左传》、唐宋诗词等
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,描写人物内心羞愧或尴尬情绪
近义词 羞愧、惭愧、脸红、羞涩、难堪
反义词 从容、镇定、坦然、无愧
例句 他因说错话而赧颜不已,不敢直视对方。

三、使用场景与文化背景

“赧颜”一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较强的道德色彩,常用来表现一个人对自身行为的反省与自责。它不仅是一种生理反应,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体现。在古代文人笔下,“赧颜”往往与礼仪、道德、尊严密切相关。

在现代汉语中,“赧颜”虽然不如“害羞”“难为情”那样常用,但在文学创作或正式场合中仍有一定使用价值,能够增添语言的典雅与深度。

四、结语

“赧颜”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语,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,也反映了古人对情感表达的细腻观察。在写作中适当使用此类词语,有助于提升文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。通过理解与运用“赧颜”,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