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花非花,雾非雾。夜半来,天明去。”这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《花非花》。这首诗虽短,却意境深远,语言含蓄,历来被人们所传诵和解读。
全诗如下:
> 花非花,雾非雾。
> 夜半来,天明去。
> 来如春梦几多时?
> 去似朝云无觅处。
从字面来看,这是一首描写梦境或短暂美好事物的诗。诗人用“花”和“雾”作比喻,表达一种虚幻、朦胧、难以捉摸的存在。夜半悄然到来,天明便消失不见,仿佛一场短暂的梦境,又像早晨的云彩,转瞬即逝。
关于这首诗的含义,历来有多种解读。有人认为它是在写爱情,表达对美好情感的怀念与失落;也有人认为这是诗人对人生无常、时光易逝的感慨。还有人将其看作是对梦境的描写,寓意人生如梦,转瞬即逝。
在艺术手法上,这首诗采用了象征与隐喻的手法,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。通过“花”与“雾”的对比,营造出一种朦胧美感,使读者在回味中感受到诗意的深邃。
总的来说,“花非花,雾非雾。夜半来,天明去。”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古诗,更是一种对生命、情感和时间的深刻思考。它提醒我们,世间许多美好的事物都是短暂的,应当珍惜当下,用心感受生活的每一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