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式微 式微 胡不归的出处及释】“式微 式微 胡不归”出自《诗经·邶风·式微》,是《诗经》中一首描写劳役之苦、思乡之情的诗歌。这首诗语言简练,情感真挚,表达了在艰难困苦中对归家的渴望。以下是对该诗句的出处与释义的总结。
一、出处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诗经·邶风·式微》 |
作者 | 无名氏(古代民间歌谣) |
朝代 | 先秦时期(周代) |
风格 | 民歌风格,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 |
二、原文
> 式微式微,胡不归?
> 微君之故,胡为乎泥中?
三、释义
句子 | 释义 |
式微 式微 | “式”为语气词,“微”意为衰微、暗淡。此句表示天色渐暗,夜幕降临。 |
胡不归 | 为何还不回家?表达对归家的迫切愿望。 |
微君之故 | 若不是因为君王的差使(或命令),我怎么会沦落至此? |
胡为乎泥中 | 为何要处在泥泞之中?比喻处境艰难、受苦受难。 |
四、背景与情感
《式微》是一首反映劳动者艰辛生活的诗篇。诗中主人公在深夜劳作,感叹自己为何不能回家,表达了对生活压力的不满和对家庭的思念。这种情绪在古代社会中非常普遍,尤其是对于被征召服役的百姓而言,他们常常远离家乡,忍受艰苦的生活。
五、现代意义
“式微 式微 胡不归”不仅是对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写照,也引发了人们对现代生活中“奔波劳碌、难以归家”的共鸣。它提醒人们,在忙碌与压力中不要忘记内心对归属感的渴望。
六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诗经·邶风·式微》 |
主题 | 劳役之苦、思乡之情 |
语言风格 | 简洁质朴,情感真挚 |
现代意义 | 反映现代人对归家与归属的渴望 |
通过了解“式微 式微 胡不归”的出处与含义,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《诗经》的文化价值,也能从中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真实感悟与情感寄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