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云南野当归介绍】云南野当归,学名Angelica sinensis var. yunnanensis,是伞形科当归属的一种植物,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、四川等高海拔地区。它与常见的当归(Angelica sinensis)同属不同变种,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生态特性。云南野当归因其生长环境特殊、药效显著而备受关注。
一、云南野当归的基本信息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 | 云南野当归 |
学名 | Angelica sinensis var. yunnanensis |
科属 | 伞形科(Apiaceae)当归属(Angelica) |
分布区域 | 云南、四川、贵州等高海拔山区 |
生长环境 | 阴湿山坡、林下、草丛中 |
植株高度 | 约30-100厘米 |
叶片特征 | 二至三回羽状复叶,边缘有锯齿 |
花期 | 夏季(6-8月) |
果实 | 核果,成熟后呈褐色 |
药用部位 | 根部为主 |
二、云南野当归的药用价值
云南野当归在传统中医中被认为具有补血活血、调经止痛、润肠通便等功效,尤其适用于女性月经不调、气血不足等症状。其根部含有丰富的挥发油、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多种氨基酸,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。
近年来的研究表明,云南野当归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积极影响,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降低血脂水平。
三、与普通当归的区别
特征 | 云南野当归 | 普通当归 |
生长环境 | 偏向高海拔阴湿地区 | 多见于低山丘陵或平原 |
根部形态 | 粗壮、质地较硬 | 细长、质地柔软 |
香气 | 较淡,略带苦味 | 浓郁,带有辛香 |
药性 | 更偏温补 | 性平,适用范围广 |
四、保护与利用现状
由于云南野当归生长环境较为脆弱,且野生资源有限,目前市场上多以人工栽培为主。同时,因其药用价值较高,也面临过度采挖的风险。因此,相关部门正在加强对该物种的保护,并鼓励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。
结语:
云南野当归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,不仅丰富了中药材资源,也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。未来应加强对其生态习性和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,以实现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双重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