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质检总局发布2018年1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】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(以下简称“质检总局”)发布的公告,2018年1月共有部分进口食品和化妆品因不符合中国相关标准而被拒绝入境。此次通报旨在加强进出口商品的质量监管,保障消费者健康与安全。
从通报内容来看,未准入境的产品主要涉及多个品类,包括乳制品、饮料、保健品、化妆品等。这些问题产品在入境时未能通过卫生、标签、成分检测等环节,暴露出部分境外生产企业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不足。
为了便于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具体情况,以下为2018年1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及化妆品信息汇总:
序号 | 产品名称 | 品牌/产地 | 不合格原因 | 检验机构 |
1 | 牛奶饮品 | 某国品牌 | 标签信息不完整 |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|
2 | 饮料(含添加剂) | 欧洲某公司 | 添加剂超标 |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|
3 | 保健品 | 北美某品牌 | 成分未备案 | 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|
4 | 化妆品(面霜) | 日本某品牌 | 微生物超标 |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|
5 | 酸奶 | 澳大利亚某品牌 | 菌落总数超标 | 海关总署 |
6 | 婴儿护肤品 | 韩国某品牌 | 含禁用成分 |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|
7 | 膨化食品 | 东南亚某国 | 过氧化值超标 |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|
以上信息表明,尽管我国对进口商品的监管日趋严格,但仍有一些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前未能满足相关标准。质检总局提醒进口商和生产企业,应高度重视产品的合规性,确保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。
同时,消费者在选购进口食品和化妆品时,也应关注产品来源及是否经过正规渠道进口,以降低购买不合格产品的风险。对于已发现的不合格产品,相关部门将依法进行退运或销毁处理,并对相关企业进行通报。
总体而言,质检总局的通报不仅是对不合格产品的警示,也是对整个进口商品供应链的一次有效监督,有助于提升进口产品质量,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。